专家建议,谨防外资加快抢夺具核心竞争力企业
今年一季度公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显示,经过10多年的“孵化”,始于本世纪初的国内现代农业已成长起来,目前正从襁褓期进入幼稚期。不过由于间接及直接融资不畅,资金匮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资本市场上嗅觉最灵敏、最能灵活运营的风险投资近年来乘势大规模进入现代农业,且绝大多数涌入了掌握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资本市场称之为跑马圈地“吃白菜心”。目前,风险投资商对现代农业的投资在全国形成一股气候,投资商在全国寻找着最具有投资价值的现代农业企业,投资遍及国内近20个省份。
现代农业从襁褓期进入幼稚期
我国农业是从本世纪初才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之前,我国历时数千年的传统农业主要是满足老百姓吃饱饭的要求,新中国建国后又加上了哺育工业的作用。直到进入本世纪初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农业由哺育者的身份变成了被工业反哺的角色,加上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国内农业经济日趋市场化、国际化,我国农业才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梁桂对记者说,所谓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相对于分户小规模生产形式的传统农业,它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形态。《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规定,现代农业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
为了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国家在“十一五”、“十二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都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发布了《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据统计,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发改委已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20亿元,在各地建设了200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现代农业经过10多年的“孵化”,现已脱离襁褓期,进入了幼稚期,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多个地区发展起来了一批现代农业企业。这些企业采用新的装备、技术、经营方式、组织方式和新型职业农民,使得农业生产生态化、安全化和质量可控化,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
资金匮乏成“瓶颈”
高速成长的现代农业,客观上需要大量资金的扶持,但是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现代农业由于间接及直接融资不畅,资金匮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有银行从业背景的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元利告诉记者,现代农业要发展起来,其实主要靠两个条件,一是技术,二是资金。技术需要靠自己去研发,资金却在相当程度上需要靠国家融资环境的改变。与纯粹的工业企业不同,现代农业企业虽然采取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但是在融资过程中仍受到金融机构的区别对待,融资条件要苛刻得多。
银行是现代农业间接融资的主渠道,但是在现实的融资过程中,银行仍把现代农业当作“二等公民”。据杨元利介绍,银行对现代农业融资的限制非常大,一方面借口现代农业企业的土地、农业设施等无法作为充分的抵押物,限制其贷款额度、提高其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在贷款期限上往往侧重半年或一年的短期贷款,而不提供长期贷款。这使得融资成本非常高、也不方便,逼迫不少企业对银行贷款望而却步。
在直接融资方面,我国现代农业企业在股市上表现也不是很好。据深交所综合研究所专家李泱介绍,当前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共计64家,沪市公司22家,深市公司42家,其中多家是现代农业企业。相对于全国1253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来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数量非常少,产业集中度较低。
从资金募集数量来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总额为347.49亿元,平均为5.43亿元,首发超募总额为110.6亿元,平均为1.73亿元,而A股上市公司平均首发募集资金为9.68亿元,平均首发超募4.73亿元。与A股上市公司整体情况相比,农业类上市公司平均首发募集金额和平均首发超募金额均较低。
由于间接及直接融资不畅,我国现代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链一直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上嗅觉最灵敏、最能灵活运营的风险投资,近年来乘势大规模进入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农业资本市场上一股强大的力量。
风投加快跑马圈地“吃白菜心”
从具体案例来看,这些风险投资的眼光非常毒,主要是对国内掌握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进行投资,资本市场称之为跑马圈地“吃白菜心”。
如2011年中小企业(天津)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连城兰花有限公司,就是因为连城兰花有限公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集生产、科研、营销、服务于一体的集团化兰花企业,而同年浙江天堂硅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向杭州山地茶业有限公司注资,是由于杭州山地茶业有限公司是国内最专业的西湖龙井茶种植、加工企业。
据国家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从2006年至2011年,我国农业领域已披露的风险投资案例累积达100多起,投资金额近2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投资金额都是在2010年以后达成的。
这些投资案例涉及农林牧渔及上下游相关的支持性产业,绝大多数是具备第二、第三产业特征的现代农业。从分布的具体行业看,农资因为具备更多的第二、第三产业特征,成为风险投资进入最多的地方,吸引的资金占2006年至2011年我国农业领域风险投资总量的22%。其次是绿色及有机种植占16%、渔业占14%、畜牧业占13%、林业占9%,此外农产品(6.82,0.00,0.00%)初加工、农业物流也吸引了一些投资者的关注。
从投资方式看,风险投资商主要是选择市场发展前景已被证明、企业已成长起来的现代农业企业进行投资,而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性前期投资的情况比较少。
目前,风险投资商对现代农业的投资在全国形成一股气候,投资商在全国寻找着最具有投资价值的现代农业企业,投资遍及国内近20个省份,其中投资最集中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北京、福建、安徽、江苏,分别占到2006年至2011年我国农业领域风险投资地域分布比例的19%、9%、6%、6%、6%。东部省份的投资集中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省份虽然拥有更多的土地资源从事农业生产,但是风险资本与现代农业的对接还是在东部最顺利。
同时,随着投资的加大,我国现已出现专门从事现代农业投资的风险投资商。而且,一些想长期从事现代农业投资的投资商还于2011年6月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了国内首个现代农业创业投资联盟,由26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发起,成为风险投资商对接国内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风投两大挑战:控制风险及应对外资
风投加快对国内现代农业跑马圈地,并不意味着风险投资商一致看好刚刚成长起来的现代农业。恰恰相反,一些风险投资商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农业企业的风险还是非常高,同时国内风投还得应对国外资本的强有力竞争。这两大挑战的存在,使得国内风险投资商对现代农业普遍持谨慎态度,需要国家出台有力政策扶持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