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和平女神”何以融化两岸坚冰?

发布时间:2024-12-05 10:34:27 来源: sp20241205

  “妈祖文化,传承千年,根植于湄洲,是两岸同胞精神深处永远挥之不去的原乡记忆,是联结海峡两岸同胞的重要情感纽带。”台湾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海峡交流基金会原董事长林中森近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如是表示。11月18日至19日,第八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二十五届中国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妈祖故里”湄洲岛举行,一屿如眉的湄洲岛喜迎八方来客,来自世界五大洲31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可谓“宾朋满座,谈笑无穷”。

11月18日,第二十五届中国·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天后广场举行。图为祭典结束后,湄洲祖庙妈祖金身起驾回銮。 中新社 记者 吕明 摄

  “集体创作”第37个“封号”响彻两岸

  妈祖,这位从湄洲岛走出去的伟大女性,正在以“海峡和平女神”的历史角色,以“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为核心,融化两岸坚冰。

  那么,“海峡和平女神”封号因何而来?

  这还得从1985年莆田市举办纪念妈祖诞辰1025周年大会说起。这是当地第一次大规模纪念妈祖的活动,而且相较以往单纯的民间活动上升到有官方色彩的盛事,吸引了两岸同胞10万人参加。

  《福建日报》在报道妈祖时,颇费周章。现定居澳大利亚的张玉钟当时是该报记者,负责采访这一活动。他说:“中国大陆的报纸还从未报道过这种活动。如何掌握报道的角度和提法,成了难题。”

  经过反复琢磨,记者们认为把妈祖定位为“海峡和平女神”最为恰当。“我们采访了多位从台湾来的信众,他们不约而同说到对妈祖信仰,就寄托着求平安、求和平的心愿。因此,这样的提法应该是两岸同胞都会公认的。”张玉钟如是回忆道。

  “海峡和平女神”称号一经推出,在两岸引起巨大反响。

  自宋代至清代,妈祖获朝廷36个“封号”,“海峡和平女神”被称为两岸“集体创作”的第37个“封号”,由此响彻两岸,成为两岸妈祖信众的心灵寄托。

  自1987年起,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台胞跨越台湾海峡,来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他们时常护驾分灵妈祖像回来,与祖庙妈祖金身一起供奉,意为“团圆”,在祖庙前的天后广场,台胞与当地民众共同参与祭典,拜祭妈祖。

11月22日,近百位闽台青年背负妈祖神像从福建泉州出发,将徒步前往莆田湄洲岛。 吴冠标 摄

  在巴西圣保罗的南美洲闽南同乡联谊总会办公地点楼上,一座占地面积达400平方米的妈祖神龛正在装修当中,即将完工。南美洲闽南同乡联谊总会副会长许阳分享这一消息时,难掩心中喜悦之情。

  他说,今年2月,南美洲闽南同乡联谊总会会长杨志芳一行多人曾赴湄洲岛参与湄洲妈祖分灵南美洲闽南同乡联谊总会仪式。分灵妈祖将于明年3月前后恭请至巴西圣保罗的妈祖神龛供奉。

  目前,南美洲闽南同乡联谊总会正在洽谈一块地将来用作妈祖宫庙建设。在许阳看来,妈祖宫庙的建成不仅会成为在巴西的华侨华人的精神寄托,也是向当地人传播和推广妈祖文化的载体。

  正如许阳所言,妈祖宫庙抑或天后宫作为妈祖信仰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华侨华人走向世界,在各地扎根、传播,妈祖文化也随之走向世界,成为在全球华侨华人心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认同符号。

  同时,在世界各地的妈祖宫庙抑或天后宫也影响着当地建筑、祭祀等方面的发展,为远离故地的华侨华人们搭建起精神家园。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孙晓认为,妈祖诞生于中国,妈祖文化远行于世界,拥有如此广大深远的全球影响力,是因为妈祖践行了“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妈祖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人避灾祈祷的功利心理的驱使,更是在于人们不断寻找安卧于“母亲”怀抱中的心灵慰藉。

  随着妈祖文化的影响力持续加大,2009年,包含妈祖祭典在内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传承妈祖精神 传递和平愿景

  今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发挥妈祖等民间信仰精神纽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俗交流活动”“支持闽台妈祖宫庙联合开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妈祖信俗’保护行动,共享保护成果”等举措引起广泛谈论与关注。

  对于专家、学者来说,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妈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讲好妈祖故事,是他们正在研究的议题。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指出,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传播与传承,对东亚海洋文化、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新时代如何推动妈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积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需要以两个共同体理论为指导,深入挖掘妈祖文化的时代价值;以贴近青年人的视角,主动做好妈祖文化的代际传承;以多维创新的策略,有效提升妈祖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则以产品思维,研究了妈祖文化如何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他认为,要充分开发妈祖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全球华人、全球海洋文化的知识产品。

  中共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在第八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致辞中说:“传承妈祖精神、传播妈祖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莆田将秉持大德正义的价值取向,向世界传递和美愿景;秉持大善共赢的发展理念,向世界传递合作愿景;秉持大爱包容的开放胸怀,向世界传递和平愿景。

  妈祖文化

  妈祖,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因救助渔民不幸遇难。此后,当地人对其事迹创作加工并口耳相传,最终塑造出“海上女神”妈祖的形象,产生了一系列妈祖信俗,逐步发展为内涵与外延丰富的“妈祖文化”。

  目前,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在台湾,妈祖宫庙则达3000多座,信众占台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妈祖信仰在台湾尤为兴盛。民间都将“妈祖故里”湄洲岛视为“娘家”或“心灵原乡”。从莆田文甲码头前往湄洲岛,远远可见湄洲妈祖祖庙山上那标志性的妈祖石雕像。隔海相望,在台湾云林县北港朝天宫,立着一尊一同制作、一模一样的妈祖石雕像。

  (《中国新闻》报 本报作者 叶秋云 许晨聪)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