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新时代画卷)

发布时间:2024-11-24 17:08:30 来源: sp20241124

  北京市门头沟区,新一代琉璃匠人在开发制作琉璃脊兽。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河北省青县“哈哈腔”传承示范基地,青少年学员在练习表演“哈哈腔”。   苑立伟摄(人民视觉)

  江苏省泗洪县,泗州戏演员在送戏下乡演出前化装。   陈 玉摄(人民视觉)

  安徽省亳州市,二夹弦非遗传承人(前排中)在向小学生们传授表演技艺。   张刘艳摄(影像中国)

  江西省景德镇市一家陶瓷公司的青年女工在进行陶瓷釉下彩绘。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江西省景德镇市青年工艺美术师在制作陶艺。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江西省景德镇市陶溪川创意集市,青年主播在直播销售陶瓷文创产品。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江西省景德镇市青年工艺美术师在绘制瓷器纹饰。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山东莒县非遗陶瓷修补镶嵌锡器打造技艺传承人挑着扁担在步云桥上吆喝。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湖北大鼓青年演员陈加平在湖北省云梦县街头进行表演。   胡学军摄(人民视觉)

  国家级蜀绣非遗传承人康宁(左一)在重庆市渝中区工作室内向学生传授技艺。   冯 佳摄(人民视觉)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妇女正在进行土族盘绣技艺比拼。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传统技艺薪火相传。北京市永定河西岸的琉璃渠村,由北京市琉璃制品厂改造而成的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外亮相,百年窑火又重燃;山东省莒县的莒国古城,莒县过门笺等非遗技艺“圈粉”无数的同时,还带来了很高的经济价值。

  传统戏剧后继有人。国家级非遗项目河北青县“哈哈腔”、江苏泗洪“泗州戏”……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们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取经,老唱段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景德镇,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一炉窑火,延烧千年;一盏美器,传承有序。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老一辈手艺人手中接过非遗技艺的接力棒,为非遗注入青春活力:在集市上,数万名在校大学生及来自全国各美术院校的毕业生将非遗元素融入自己创作的陶艺作品中,摆摊出售,吸引游人驻足;在网络上,他们将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作为展示非遗技艺、传播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收获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这股青春力量。依托相关高校、各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及企业,多地创新多种方式传承非遗:组织传统工艺持有者、从业者等参加研修培训,提高传承能力;加大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的发现和培育力度,建立灵活多样、可持续的传承体系;在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当下,青春力量正以不同方式,感受非遗魅力、释放创意活力,以创新之心坚守传承之道。

  (本报记者  智春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1日 05 版)

(责编:牛镛、闫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