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长三角篇|未来产业照见未来——长三角未来产业发展态势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24 19:20:56 来源: sp20241124

  新华社南京4月13日电 题:未来产业照见未来——长三角未来产业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陈刚、陈诺

  长三角中部,从大运河常州段向西南约10公里,长荡湖与滆湖之间的“两湖”创新区,随着合成生物岛、细胞科技港等重点产业布局逐步落地,未来产业新图景日益清晰。

  走进位于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在脂禾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领衔开展技术攻关。

  “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在实验室用细胞培养出猪肉和牛肉,也能用光来合成淀粉、生产出牛奶。”黄和表示,合成生物技术被认为是“属于未来的生产方法”,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猜想,也将给产业带来巨大变革。

  培育未来产业,对于长三角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关系到经济和产业的前景。致力塑造战略竞争新优势,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均出台了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相关指导意见或行动方案。

  上海是国内最早布局未来产业的城市之一,继2022年发布行动方案后,2023年3月授牌张江、临港和大零号湾为首批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江苏提出,优先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等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等前沿性未来产业;安徽打造中国声谷、世界量子中心、科大硅谷、未来科技城等未来产业名片;浙江提出,优先发展9个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探索发展6个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

  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机遇,长三角众多城市正瞄准新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未来产业。

  长三角西翼,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的检测实验室内,其自主研发的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下,一种新型材料表面的磁学特征宛如一幅抽象画作。通过纳米级的精密测量,能精准识别出仅相当于地磁场十几分之一的磁信号。

  公司副总裁许克标说,量子测量技术已应用至石油勘探、生命科学乃至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去年公司成交订单额超过5亿元。

  “未来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并逐步进入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说。目前量子科技正处于样机研发攻关和应用场景探索的关键期,在全力打造量子信息科创高地的安徽,目前已集聚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60余家。

  发展未来产业,是时不我待的“竞速跑”,更是考验耐力的“马拉松”,必须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今年1月,量子科技产业研究院在合肥成立,第一次会议上,科学家和企业家坐到一起,共画“路线图”:形成待转化科技成果清单,建设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及科技成果推介、展示、对接平台。

  在常州,当地成立20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专项基金,全力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创新策源地。落户常州金坛的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聚焦合成生物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致力于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在生物制造、生物与信息技术融合、工程生物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转化。

  江苏引导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因地制宜、自主布局未来产业基础研究,探索建设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每年实施15个以上前瞻技术研发项目,提升未来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江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打造“技术策源—应用牵引—企业孵化—产业集聚”的未来产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

  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先锋的长三角,正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抢占身位,把发展之“势”转化为竞争之“能”。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