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7:49:49 来源: sp20241122
金吉正在粘接贝雕部件。 受访者供图
【绝活看点】
图稿设计、选料、切割雕磨……金吉从事贝雕工艺30多年,创作出多件优秀贝雕作品。2023年,他倾注10年心力创作的作品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船身托起5层微缩的中国古代建筑,通体散发出琉璃般的蓝绿色光彩……步入位于辽宁大连的金阿山艺术馆,大型贝雕作品《龙凤呈祥舟》引人驻足。近距离细看,舟上的亭台楼阁惟妙惟肖。
这件贝雕作品长2.1米、宽0.4米、高1.4米,以木胎为里,双色鲍鱼贝为主要材料,还镶嵌了各类宝石。作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大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金吉。“作品从2012年开始筹备制作底胎,整个创作时间跨度达10年。”金吉说。2023年,作品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一件贝雕作品要经过图稿设计、选料、切割雕磨、粘接、装配、打磨、抛光、装裱等多个步骤。”金吉说,父亲金阿山深耕贝雕领域,自己从小就在帮忙描图、粘接的过程中,对贝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选料,要依形依色;磨砺,要返璞归真;雕琢,要栩栩如生。”这是金吉从父辈身上学到的道理。
蓝绿色的澳洲鲍制成建筑的琉璃瓦,乳白色的大连鲍制成建筑的墙体和栏杆,亮白色的珍珠贝制成垂挂的灯球……金吉说:“图稿确定后,要选择大小、颜色、厚度合适的贝壳,让贝雕作品呈现出天然的光彩。”
走进展厅后侧的工作室,上千件五颜六色的贝壳按颜色和形状分类存放。台灯下,砂轮机高速旋转,金吉拿起一个红口螺。先用砂轮切削取出螺芯,将螺壳一分为三,然后通过打磨把外表皮的褐色去除,再磨薄。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红口螺在金吉手中变成了一片片鲜艳的花瓣。短短5分钟,背后却是金吉三十余年如一日的匠心磨砺。
“一个红口螺平均可以做3片花瓣,螺芯还能做成更小的花瓣或者花蕊。”金吉说,在贝雕人的眼中,贝壳的每一部分都可能成为作品中的点睛之笔,“比如珍珠贝黑白褐相间的杂色外皮,通常要被磨掉,但因其独特的色彩和材质,却是模拟松树树干的最佳选材。”
从事贝雕工艺30多年,金吉不断探索贝雕艺术的新表达。金吉说,大连贝雕已从最初的平面贝雕画,逐渐发展出浮雕、立体贝雕等作品形式。
立体贝雕因四面见工,制作尤其困难,其中贝壳软化成型技术的创新最为关键。这种新工艺利用高温等物理方式对坚硬的贝壳进行软化处理,可以避免传统化学软化方法产生的有毒物质,保留贝壳本身的色泽和质地。“加热多久,温度多高,何时定型,何时粘接,对于创作者来说,这些都在毫厘之间。”金吉说。
在《龙凤呈祥舟》创作过程中,金吉需要在成型的底胎上,按顺序粘上贝壳贴片,形成鲜明的层次。“整件作品重达120余斤,用了上万枚贝壳,每个部件都有各自的安装顺序,每片贝壳的打磨都有各自的弧度。”金吉说,“屋脊、栏杆等细节处,还需要用贝壳包裹牙签、铁丝等,有的部件小到手指都捏不住,必须静下心来慢慢做。”
近年来,金吉尝试将宝石和贝壳结合,使作品更加缤纷多彩。“创新的是作品,不变的是匠心。”金吉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4日 0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