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1:22:30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西宁8月9日电 题:青海“东大门”民和:覆膜麦田绘出夏收好“丰”景
作者 李隽 石延寿
立秋时节,站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乡先锋村原址的山梁上,放眼望去,夏田金灿灿、秋田绿油油……
“我今年种植的一百多亩地膜小麦长势好、穗头大,再过几天就开镰夏收,估计亩均单产要比常规种植的小麦高出三四百斤。”先锋村种植大户张光忠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泛黄麦田告诉记者。
图为种植户和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查看麦穗饱满度。李隽 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素有青海“瓜果之乡”之称,耕地面积有60多万亩,是青海东部的农业大县,尽管黄河、湟水河穿境而过,但全县六成以上的耕地却在干旱山区。
张光忠所说的地膜小麦就是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国家乡村振兴产业政策支持下示范推广的小麦膜侧沟播、覆膜穴播单产提升项目,是民和县深入贯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的具体实践。
图为农民正在晾晒粮食。李隽 摄“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模式实际上就是地膜覆盖栽培与传统沟播相结合的一种耕作模式,具有良好的集雨蓄墒、增温保墒、增光通风等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小麦分糵,延长穗分化时间和灌浆时间,增加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升小麦增产。”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邓锋震介绍,2023年,民和县农业部门在地处干旱浅山地区的转导乡建立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千亩试验田,经夏收测产,膜侧沟播小麦亩均产量达370公斤,比常规种植的小麦对比试验田亩均增产122公斤,增产显著。
此外,民和县农业部门积极示范推广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民和县种子站长王军介绍,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就是借助覆膜的增温、保墒、节水效应来实现小麦增产增收,根据同一品种在同等条件下的大田试验对比,覆膜穴播小麦亩均单产至少要比普通种植小麦增产150公斤。
图为夏田收获现场。石延寿 摄基于显著的增产效应,今年,民和县充分发挥县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示范推广种植膜侧沟播小麦1万亩、覆膜穴播小麦4000亩。
时下正值夏田收获季,膜侧沟播、覆膜穴播的田块里麦浪翻滚,收割机往返穿梭,满眼一派好“丰”景。
种粮大户张光忠说:“今年种的膜侧沟播小麦亩均单产预计能达到350多公斤,而常规种植的小麦即便是长势最好的田块,预计单产最高也超不过200公斤。”
在转导乡酒坊村干旱山头上的麦田里,种粮大户赵田宝和鲍相东正在抢抓晴好天气抢收,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于麦浪中。
“你看这膜侧沟播小麦、覆膜穴播小麦的大穗头,拿在手里都感觉有分量。”赵田宝从膜侧沟播小麦麦田里拔出一把麦穗,丰收的喜悦写满笑脸。
“今年我俩在酒坊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膜侧沟播小麦400亩、覆膜穴播小麦350亩,从收获情况看,覆膜穴播小麦亩均单产能达到800余斤、膜侧沟播小麦亩均单产不低于700斤,至少比常规种植的小麦亩均增产300余斤。”看着沉甸甸麦穗和饱满的麦粒,鲍向东高兴地说,种了多年的庄稼,没想到干旱山头上也能种植七八百斤的小麦单产,农业科技的力量可真不小。
“目前,我们正在对膜侧沟播小麦、覆膜穴播小麦、常规种植小麦进行采样测产,最终测产数据尚未出炉,但根据长势初步预测,今年浅山干旱山区推广的膜侧沟播小麦、覆膜穴播小麦亩均单产均不低于350公斤,但常规种植的小麦亩均单产200余公斤,增产优势十分明显。”邓锋震说。
近年来,民和县农业部门接续在“藏粮于技”上挖“潜力”、破“瓶颈”,成功示范推广了小麦膜侧沟播、小麦覆膜穴播单产提升栽培技术,进一步提振了丰盈农业大县“粮仓”的底气和信心。(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