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中国影视“出海热”,何为“破圈”要义?

发布时间:2025-01-08 02:56:07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社 北京3月7日电 题:中国影视“出海热”,何为“破圈”要义?

  作者 张杨彬 赵晔娇

  过去一年多部国产影片乘势“出海”,更有节奏“短平快”的短剧让海外观众直呼“上头”。中国影视“出海热”有哪些新趋势?如何加速高质量影视“破圈”?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文艺界别的政协委员在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就此建言。

2023年8月8日,中国电影《热烈》海外首映礼在泰国曼谷百丽宫电影院举行。图为首映礼现场。  中新社 记者 李映民 摄

  “出海”的必然趋势:由展映到市场化

  “以前中国电影‘走出去’,多是靠举办电影周和当地华人推荐,市场行为较弱。而现在则开始借助于当地的推广公司,在宣发上下功夫,这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说,电影“走出去”,应该依靠市场行为,融入他国民众的生活和观影体验中去。

  皇甫宜川说,当今时代,电影作为一个工业产品,需要接受市场检验,获得市场认可。他还提到,中外合拍是电影“走出去”非常重要的方式。他以中荷合拍的青少年题材影片《威武小狮王》为例说,“联合投资,合作拍摄,讲述的是中国舞狮的故事,而讲述方式是西方化的,所以西方观众可能更易接受。”

  在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蒋胜男看来,海外“出圈”的短剧有不少改编自网文,“是在中国市场里‘卷’过的,所以在海外市场‘非常能打’”。蒋胜男说,电影也好,短剧也好,能把中国文化传扬出去就是好事。

2023年11月6日,第十一届慕尼黑华语电影节开幕。 彦杰 摄

  容纳中国特色,寻找最大公约数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霍建起说,中国传统审美为中国电影增添特色。“比如《那山那人那狗》,”他和记者聊起曾经的导演经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水墨山水,会潜移默化地融于作品中,成为区别于很多西方作品的独特之处。”

  蒋胜男认为,中国影视“出海”应该多多益善。“走出去的文化作品越多越好,雅要出去,俗也要出去,只有‘出海’的东西够多,海外民众才能接触到更多来自中国的作品,才能从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不久前,索尼影业相继购买《你好,李焕英》的翻拍权和《热辣滚烫》的全球发行权。皇甫宜川认为,电影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情感,能被全球观众接受的故事,就是一个好故事。

  善用科技力量,长远有序发展

  皇甫宜川提到,Sora的出现虽然让不少业者恐慌,但要“相信人类的管控能力”。“对于技术的不断迭代,我们要认识它、完善它,用法律规范它,从而用好科技,丰富和提升影视艺术。”皇甫宜川说,从海外票房的角度看,中国影片“出海”的空间还非常大,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未来可期。

  霍建起也提到,人工智能是全球趋势,也是影视行业发展的必然,但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真正的电影质感还有差距。“从效率等方面看,科技进步会对影视行业发展带来利好,但是要一步一步来。”(完)

【编辑: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