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雅尼湿地 高原风光旖旎(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24-12-28 04:10:29 来源: sp20241228

  沿着高速公路驶出西藏林芝市主城区不到一小时,就到了雅鲁藏布江与其支流尼洋河交汇处的雅尼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通过保护、修复和监测等措施,雅尼湿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成为林芝旅游观光和生态建设的一张名片。

  维护生态功能,提高保护意识

  早上8点,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帮纳村村民普布多吉就来到林间,认真打量每一棵树,仔细观察树冠、围着粗壮的树干检查。“这里生长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珍稀树木,我们工作的重要一环,就是看树木有没有病虫害。”他说。

  普布多吉是雅尼湿地45名管护员之一。作为土生土长的帮纳村人,普布多吉对这片土地充满热爱。在他小时候,这里只是一片不起眼的荒草滩,2009年,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开始试点建设,曾经的砂石厂关闭了,植被在滩涂上开始生长。“十几年的变化来之不易,我们更要把这里守护好。”普布多吉感慨。

  现在的普布多吉,还是帮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平日里向乡亲们普及湿地保护的意义。当地湿地管理部门结合实际,采取日常督导与群众巡护相结合的方式,压实湿地管护责任。同时,相关部门还积极开展湿地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群众湿地保护意识,提升湿地管护水平,有效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坚持植树造林,环境持续向好

  身处雅尼湿地一角的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色果拉村,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生态脆弱、风沙威胁大的地方。

  色果拉村地势平坦,又处于江河转弯处,泥沙淤积严重。乔次仁记得,2008年刚担任色果拉村党支部书记时,一到夏天,大水漫过江岸,淤泥盖住地面;到了冬天,河床又裸露着,大风一吹,沿岸居民都要“跟风吃沙”。

  “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咱们村要种树!”2009年一开春,乔次仁提出开展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的建议,一场持续至今的植树造林工程拉开序幕。植树面积从最早一年一两千亩,到后来最多一年5000多亩,色果拉村造林防沙效果显著。10多年间,色果拉村种植了几十万棵树。

  中间也曾遇到一些曲折,由于越种越多,树木在滩涂上的存活率没有之前理想。林芝市林草局工作人员通过深入调研,发现雅尼湿地本地生长的砂生槐最能适应色果拉村的生态环境,建议村里在生态脆弱区域补种砂生槐。树种改良后,树木存活率显著提升,色果拉村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看到家乡现在的美丽环境,我觉得这些年的付出十分值得。”乔次仁说。

  像色果拉村这样的生态修复工程,在雅尼湿地周边还有许多。2016年以来,林芝市累计投入资金3510万元,实施了雅尼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雅尼湿地补助等4个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截至2022年6月,完成雅尼湿地植被恢复面积1839亩。

  生态旅游和监测研究并重

  生态持续好转,雅尼湿地的秀丽风光如何发挥更大价值?

  扎西次仁是一名林芝旅游的包车司机,过去几个月,他分外忙碌。“在西藏旅游旺季,雅尼湿地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景区共同构成了林芝周边短途游的‘黄金线路’。”他介绍,“我家就在湿地周边,村里许多人在附近景区工作,相当一部分收入都直接来自景区。”

  湿地附近的林芝镇曲古村,如今已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度假、打卡的重要目的地。去年,曲古村流转土地190余亩,建设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于一体的花海观光园,游客可以赏花、射箭、骑马。2022年,曲古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中仅旅游收入就突破45万元。

  此外,林芝市大力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研究,让湿地发挥更多生态价值。“湿地公园内动植物丰富,有高等植物87科534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湿地公园及周边野生动物有59科234种,这些物种的生态价值和科学意义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林芝市林草局工作人员说。

  此前,由于缺少湿地保护专业技术人员,雅尼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发挥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林芝市林草局同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西藏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完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健全湿地保护科技支撑机制;同时,建设湿地生态监测监控站点,开展湿地生态状况评价和动植物监测监控。“开展监测是为了更好保护,也为后续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林芝市林草局工作人员说。

  “织密生态监测网,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高原生态研究,进而保护好高原生态环境。”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达娃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9日 1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