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8:33:10 来源: sp20241116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人民网启动“改革为了人民——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报道”调研活动。调研活动拟围绕国资央企责任担当、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三大主题展开。
其中,“以‘新’谋局 以‘质’攀峰——人民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旨在全面客观展示民营经济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在四川绵阳新希望六和的工厂里,虽然下起了毛毛细雨,工人仍然在火热开工,“下雨了也不停工啊?”面对记者的提问,一线工人说:“生产不能停,饲料不能断,我们这一环如果停工了,就没办法给上游结款,也没办法给下游企业交货。”
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金融服务是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以金融为“线”,串起了产业供应链的发展,但扩链脱核,金融服务还需再发力。业内专家表示,金融机构要深入产业链内部与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在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尽量对民营企业实现“精准覆盖”,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需长期发力。
现状:金融为“线”,串起产业供应链发展
供应链金融,是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上下游企业融通资金,进而优化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资金流。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于产业链固链补链强链、金融活水滴灌中小微企业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借助链主企业在银行的良好资信,可以把其信用‘转移’到我们身上,获得供应链融资,加快应收账款周转速度,降低融资成本。”眉山市三益农牧有限公司薛月姣对记者表示,通过供应链融资,减轻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也对金融机构深度融入和精准对接不同产业的“场景”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了解,链主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深度嫁接,各种交易数据、物流和信息流,已成为银行风险评估和融资的重要依据,将银行、企业、产业链深度绑定在一起。
中信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助理李一(左)接受采访。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摄
中信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助理李一表示,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不仅需要流程和技术层面的改造,金融机构还要站在全局高度和前瞻性的视角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整体诊脉,对更深层次的业务逻辑进行剖析和重构。
“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和供应链失衡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因此面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参与度。”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是全球最大也是增长最快的供应链金融市场之一,各大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痛点:扩链脱核,金融服务还需再发力
四川绵阳,群山环绕。“作为新希望六和产业链上的企业,我们获得了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已经比前些年的资金使用成本小了很多。”四川绵阳文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任志军对记者表示,由于养殖业的特殊性,必须确保饲料供应不间断,每月至少需要150万元的流动资金来维持运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影响了其展业速度。
文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任志军(右)接受采访。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摄
近年来,新希望六和通过与银行合作,将自身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辐射到了上下游企业。以交易授信替代传统的抵押授信,减少对中小企业自身财务情况和抵质押物的依赖。
“近渴已解,远水何来?”面对着下一步发展的需求,新希望六和资金部负责人雷洪俊表示,上述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到了产业上下游帮助,但占用了新希望六和的贷款信用额度。下一步,怎样脱核向“信”,以核心企业担保替代企业授信交易,是他关注的话题。
在泸州调研中,泸州竹芯食品有限公司伍霞表示,对于有责任心的链主企业,愿意提供经营票据为上下游企业授信背书。但部分链主企业不愿提供相关凭证,更担心上下游企业的信贷纠纷影响其自身发展,“怕麻烦”的心态让产业链上的企业难获得供应链金融的服务。
民营企业对金融服务有哪些新需求?下一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空间在哪里?
中信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助理李一表示:“供应链脱核是个很好的解法,脱核并不是要脱离核心企业,而是要依托供应链上产生的各种交易数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物流、信息流等,作为放款或者风险评估的依据,然后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建设一个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生态。”
李一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产业研究、资源整合等优势,深入产业链内部与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进行深度的合作,特别是要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需求场景出发,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量身定制服务,提升整个供应链生态的融资能力和资金管理水平。
成都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梁其洲表示,随着自上而下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渐次落地,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央地协同的地方金融监管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我们将进一步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建立对民营企业敢贷、愿贷的长效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搭建服务平台、营造公平可得的金融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途径。”
建言:为民营企业扩大金融“朋友圈”
金融服务如何实现对民营企业“精准覆盖”?中小微企业怎样凭借有限的财务资质争取更多低成本贷款?如何促进银企“双向奔赴”?
记者了解到,当前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风险评估难度;供应链复杂多变,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是一大挑战;标准化程度低,业务模式和流程标准化程度不高;数据共享受限,企业间数据共享意愿不足。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还要不断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持续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李江涛(右)接受采访。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摄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对难题进行拆解,从结构上探讨和解决问题。同时,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存在‘旱涝不均’的结构性因素,不应再简单追求规模扩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李江涛建议,通过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形成多元化资金供给渠道,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基础。
李江涛说,目前我国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过度依赖信贷支持将对民营企业融资形成一定局限。要提高直接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占比,下大力气深化债券市场建设、推动资本市场改革。
梁其洲表示,近期,成都出台了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打造覆盖民营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对银行机构发放民营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直接奖励和贴息支持。针对直接融资比例长期偏低问题,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股权、债券、上市融资,陪伴民营企业走得更远。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去除所有制偏好,为民营企业提供宽松融资环境,建立信用体系,推动政策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担保增信。
“民营企业自身也应积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治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风险防范体系,以提升竞争力与实力,从而获得更多金融支持。”梁其洲说。
(责编:杨曦、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