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专家讲述中法建筑业交流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22 06:08:05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北京12月7日电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近期,有关中法建筑的交流和展览在两国渐次展开,促进了中法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法国《欧洲时报》记者近日专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邹欢,讲述建筑交流在中法关系中如何扮演“桥梁”作用。

  最早一批赴法交流的中国建筑师

  当记者走进这间位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二楼的办公室,一股充满岁月沉淀的气息扑面而来。墙上的两幅地图引人注目:一幅为巴黎地图,另一幅为凡尔赛地图——无不提醒着这间办公室的主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邹欢与法国的不解之缘。

  头发微白、带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穿休闲深蓝色卫衣和牛仔裤,邹欢在看到记者带来的“长枪短炮”时笑道:“哎呀,没想到这么大‘阵仗’。”事实上,他的故事简单而不平凡,普通而不平庸。如果说,建筑是中法关系中的一道桥梁,邹欢便是这座桥的建造者之一。

  对于大多数建筑师来说,法国有着特殊的意义。1997年,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中国期间促成了一项建筑师交流计划——“150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也被称为“总统项目”。隔年,该项目启动,邹欢就是其中一员,也因此成为了最早一批赴法交流的中国建筑师。

  据悉,在该项目的框架下,每年法国政府向30岁左右的有5到10年相关工作经验的中国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颁发进修奖学金。计划启动时的期限是3年,培训名额为50人。2000年在法中两国首脑的共同推动下,项目的期限被延长,培训名额增加100人。到2005年5月项目结束,法国共接待了约150名中国建筑师和规划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邹欢在办公室接受采访。《欧洲时报》特约记者 夏莹 摄

  “这些建筑师是来自中国全国各地的,有高校的,比如说我,有在设计院工作的,还有在管理部门工作的,他们大部分人学成回国后把在法国所学运用到工作中,这同时也为中法建筑专业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在邹欢看来,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以在一些思潮和趋势上发现端倪。以邹欢从事的建筑教育工作为例,他表示,近年来,跨国合办设计工坊以及各国建筑院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明显增多,“这些工作如同为中法建筑业交流搭桥”。

  他以国际联合设计案例“四国五校”为例,来自各国的建筑学生在一起做建筑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建筑文化交流作用。“四国五校”于2002年由中法当代建筑交流的先行者和开创者栗德祥教授发起创办,其中“四国”是指中、法、意、韩,“五校”是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建筑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那不勒斯建筑学院和韩国汉阳大学。这个项目一直延续到今天,后来有很多其他国家和学校加入。

  “语言能够让你打开一扇文化的大门、知识的大门”

  采访中,邹欢提及最多的就是“交流”二字。“就我个人而言,我感觉跟法国更近了,对理解法国文化和了解法国历史更感兴趣了,包括在教学的时候,也会经常給学生看一些法国的建筑设计案例。”邹欢指出早年赴法交流的经历对他个人人生轨迹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由于这样一个交流项目,邹欢也多了一项技能——讲法语。“语言是一个工具,能够让你打开一扇文化的大门、知识的大门,为你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邹欢的太太是一位法国人,也是一位建筑师,其专业方向专注于乡土建筑、文化建筑和景观建筑小品:小而美的房子。用邹欢的话说,专业就像是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20年前,因为一个项目,这位法国女建筑师来到北京,看到并且喜欢上了北京的胡同,此后她就决定留在了异国他乡。这是一个建筑师与一座城市产生的完美契合的气场,同时也是建筑文化的魅力。

  中国正在形成自己的建筑文化

  而在建筑文化的传播方面,法国有着十分卓越的能力,这一点邹欢深有体会。他举例说,在法国,建筑由文化部管理,这说明法国把建筑视为文化的象征,同时也将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来进行规划和传播,包括法国建筑师的作品和思考都和社会文化联系得非常紧密。

  在巴黎,一路开车从戴高乐机场向市中心驶去,无论是高速路两旁大量的涂鸦,还是市中心各种充满艺术气息的咖啡馆和小酒馆,都将城市的艺术气氛装点得十分浓厚。用邹欢的话讲,“这是社会教育、大众宣传和民众共同选择的结果”。邹欢认为这一点十分值得借鉴。

  邹欢说,中国也正在形成自己的建筑文化。近年来,拜经济迅猛发展所赐,中国城市建筑飞速建设,已经远远超过欧洲多年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邹欢认为,中国自己的建筑文化或者是建筑特征也在显现。近年来,中国建筑人才辈出,中国建筑师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身上传承了本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彰显着中西文化的交汇与融通。

  那么,建筑交流又是如何拉近中法关系距离、促进两国交往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邹欢的话又回到了“总统项目”。他介绍,法国文化部非常重视建筑的交流和推广。在法国文化部有一个叫“当代中国建筑观察站”的机构,对中国建筑的发展和变化非常关注,通过举办讲座和展览,促进双方在建筑文化方面的交流。

  可见,建筑交流在中法关系中在一直扮演着“桥梁”的作用,邹欢认为。(文图/夏莹)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