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7:07:01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网 乌鲁木齐12月2日电(史玉江)在外界印象中,拥有广袤戈壁沙漠的新疆盛产葡萄、哈密瓜等水果,却未曾想新疆渔业不仅丰富,甚至海鲜也能量产,还畅销中国沿海多个省市。作为中国离海最远的内陆省区,人们不禁要问,新疆具备了怎样的条件?
其实,新疆有着自己独特的渔业发展优势,新疆坐拥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大山脉,山上的积雪、冰川孕育了500多条河流及赛里木湖、乌伦古湖、博斯腾湖等湖泊。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尽管新疆沙漠面积43万平方公里,但水域面积仍有5500平方公里,为发展水产养殖奠定坚实的基础。
尽管新疆沙漠面积43万平方公里,但水域面积仍有5500平方公里,为发展水产养殖奠定坚实的基础。史玉江 摄温棚养殖实现水产品错峰上市
说起新疆人的餐桌,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当地盛产的牛羊肉。实际上,新疆早已实现虾蟹规模化养殖,市场价格也逐步亲民。
初冬,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称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一团草湖镇的新疆南疆特种水产养殖园,直径七米多宽的镀锌养殖池内,罗氏沼虾、澳洲淡水龙虾、黑壳虾、加州鲈鱼、南美白对虾正在“戏水”。
位于四十一团草湖镇五连的新疆南疆特种水产养殖园。李乾红 摄“养殖园首批使用3座大棚,每座棚内有12个镀锌养殖池,每座棚一季度可产虾1吨多,可实现经济效益15万元。”该养殖园负责人罗喜说。
通过与塔里木大学合作,该养殖园对特种水产本土驯化后能自繁自育,实现一年四季养殖。罗喜称,除了供应当地市场外,还可以进行深加工,制成风干虾、盐焗虾等产品销往其他省市。
一八三团额河玉虾养殖基地(资料图)。史玉江 摄在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一四七团四连的罗非鱼养殖基地,今年第二批投放的鱼苗预计新年即可上市销售。该水产养殖项目拥有4个温室大棚,通过保温塑料薄膜和供暖管道调节温度提高养殖密度。
“大棚养鱼作为一种新兴养殖模式,投资小利润高。”石河子靖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嵩表示,从一年一季增加到两季,一季能产近百吨,实现错峰上市,市场销路好。
天然湖泊“虾兵蟹将”实现“逆袭”
新疆举办开渔节,甚至龙虾节,听起来挺稀奇的事情,正成为现实。
福海县冬捕节(资料图)。史玉江 摄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不久前举办开渔节后,冰川雪蟹、东方欧鳊、额河银鲫五道黑、白斑狗鱼等十余种“虾兵蟹将鱼大王”陆续上市。福海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刘勇表示,乌伦古湖的水产品最快48小时送到全国实现“从水里直达餐桌”。
二十一团在小龙虾养殖基地举办龙虾节(资料图)。白克斌 摄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二十一团2022年在小龙虾养殖基地举办的龙虾节,不仅引领一种消费时尚,还带动了一方消费市场。
早些年,囿于地理位置及冷链运输条件,新疆优质水产品进入全国各地成本较高。最近几年,受益物流的快速发展,新疆水产品陆续受到其它省市消费者追捧。从江、浙、沪到北、上、广,都有新疆地产虾蟹的“身影”。
今年8月底以来,新疆虾蟹“逆袭”沿海多个省市。在北屯从事20多年螃蟹养殖的杨清海,声称第一次见到这种盛况。“新疆气候凉爽,是养殖螃蟹的天然乐园,不存在天气炎热而休食情况,多是低密度养殖,养出来的螃蟹等肉质紧实、口味甘甜。”杨清海介绍。
今年9月,北屯市与美团合作建立近十个直采基地。武强 摄今年9月,北屯市与美团合作建立近十个直采基地,在今年中秋节前后,一箱箱新疆雪蟹经由冷链车运上专属的雪蟹专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苏州等地的消费者下单48小时后可送达。
近年来,包括阿勒泰地区、昌吉州、阿克苏地区养殖的虾螃纷纷登陆疆外市场。乌鲁木齐北园春市场海鲜交易区负责人表示,新疆地产海鲜已占据本地市场主流。
澳洲淡水龙虾。史玉江 摄盐碱地成海鲜养殖场
中新网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新疆之所以能出产海鲜,离不开“海鲜陆养”模式,即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常用的做法是将盐碱水变成“人造海水”。
新疆约三分之一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除了通过发展耐盐植物等技术手段改良以外,对几乎“寸草不生”的水域可以进行水产养殖修复。研究发现,新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接近。只要以海水矿物质比例为参照,再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可形成用于养殖海鲜的环境。
如今,新疆水产养殖“遍地开花”,形成湖泊水库大水域养殖为主,坑塘、稻田养殖为辅的格局。史玉江 摄记者注意到,2022年起,兵团每年设立一千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南疆盐碱水渔业发展。目前,兵团农业农村局编制的《兵团南疆师市盐碱水渔业养殖规划》,将大力推进南疆盐碱水渔业发展。
基于湖塘生态模式下对南疆盐碱水的高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从而构建盐碱水生态健康养殖的新模式。位于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团的天鹅湖水产养殖基地,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内陆盐碱水域绿洲渔业模式示范”项目的核心示范点。当地通过在盐碱水域生产海鲜及鲈鱼、石斑鱼等鱼类,改良修复养殖环境同,继而提高盐碱水渔农综合生产能力。
星罗棋布的坑塘成当地民众发展水产养殖的“福地”。史玉江 摄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塔里木河源头的十六团,星罗棋布的坑塘已成当地民众发展水产养殖的“福地”。经过多年的发展,水产养殖种类今年预计年产值可突破9000余万元,已发展成名副其实的“沙漠水乡”。
水产养殖“遍地开花”
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新疆渔业主要以捕捞为主,水产养殖业属空白。20世纪60年代,当地水产养殖业才开始起步。
养殖户在北屯捕捞螃蟹。 武强 摄至21世纪初,“虾兵蟹将”及多种冷水鱼养殖推广到博斯腾湖、乌伦古湖以及阿拉尔市、北屯市的湖泊和水库。如今,新疆水产养殖“遍地开花”,形成湖泊水库大水域养殖为主,坑塘、稻田养殖为辅的格局。
原生在海洋的热带虾类南美白对虾,引入新疆要对水质淡化处理。2001年,原石河子大学教学实验农场水产研究所从海南引进南美白对虾试养。两年后,17万尾虾苗养殖成功。经该所推广,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昌吉市、五家渠市率先养殖南美白对虾。昌吉市六工镇下三工村是传统养鱼村,2008年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如今成为当地有名的养虾村。
新疆出产海鲜,离不开“海鲜陆养”模式。史玉江 摄早先传入蟹养殖技术的是山东、辽宁、江苏等沿海省市的蟹苗销售商和海鲜经营户。阿拉尔市长鑫渔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兆华曾经营海鲜生意,2002年到新疆养蟹。“我到新疆后发现这里水质非常好,养殖成本也低。”黄兆华告诉 中新网 记者。
“稻蟹共生”模式在十六团得以推广。史玉江 摄黄兆华起初只是在水库养殖螃蟹,2021年借鉴山东的养殖新方式,在十六团承包的稻田里试验取得成功,从此逐年扩大规模。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拉苏乡的鲑鱼基地,每天最多可加工50吨鲑鱼,预计今年实现6000吨量产的目标。
“三山夹两盆”地理条件下的新疆,在水产养殖发展过程中,通过拉长“长板”,补足“短板”,既修复了水域生态环境,维护了水域生物多样性,还把水产养殖变成了富民产业。
新疆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疆渔业总产值达42亿元,较2019年增加9.21亿元。(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