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6:40:17 来源: sp20241122
代表委员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满怀信心
提速湾区“软硬联通”
加快打造战略支点
■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1310”具体部署,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再次奏响进军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2024年广东省两会已拉开帷幕。回望一年来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气象,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代表委员信心满满、意气风发,积极贡献务实之策,认真谋划长远之计。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高质量·新作为”栏目,并设“湾区新风向”“制造业当家”“科创面面观”“海上新广东”“幸福的答卷”等子栏目,敬请垂注。
“粤港澳大湾区实力无限,潜力无限!”今年,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带着对大湾区发展变化的亲历感受和一年来的履职成果前来参会,对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
大湾区如何打造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不少代表委员把焦点放在推进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强规则机制“软联通”上,结合自身领域和所在城市提建议、谋实招。
●南方日报记者 曾美玲 周欢 陈子阳 黄锦辉 钟哲
加快建设跨区域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近年来,随着快速交通的连接,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湾区融合,交通先行。”省人大代表,佛山市顺德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代理区长吕园园特别关注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话题。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快速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她说,顺德区作为湾区向内陆拓展的重要节点、广佛极点与珠江东岸联系的重要门户,也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外交通连接水平。希望能够加快推动佛山地铁11号线、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二期工程北延线、广州地铁26号线顺德段等一批跨区域战略性通道建设,强化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的快速联系。
此外,吕园园还建议,建立完善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省级沟通协调机制。“由省级牵头进一步完善项目协调机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及相关地市、区(县、市)政府召开协调联动工作会议,推动一批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形成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立体式快速交通网络,助力大湾区融合发展。”
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相继实施,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创历史新高,也成为港澳旅客“北上”出行的热门通道之一。对此,省政协委员、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林至颖感受颇深。“大桥通车后,不仅实现了粤港澳三地‘1小时生活圈’的目标,而且扩大了大桥外贸‘朋友圈’,目前经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口货物收发地已实现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市场涉及国家(地区)超过230个。”
他建议,以港珠澳大桥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入境游和出口贸易,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进一步扩大跨境货运通道,吸引更多外贸企业尤其跨境电商企业的集聚,让更多货品可经过港珠澳大桥进入内地市场。
林至颖认为,可扩大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通关模式,实现“排一次队、检查一次证件”,方便境外游客通关出行,吸引更多人到大湾区游玩消费。
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推动大湾区城市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省人大代表、普华永道咨询服务(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看来,这是大湾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任务书”和“时间表”。
她认为,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必须做好粤港澳三地之间的规则衔接、大湾区与国际通用规则衔接。“大湾区的国际化要以接轨国际规则为基础,而第一步就是实现广东与香港、澳门的规则衔接、机制畅通,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她说。
王斌注意到,《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提出,支持南沙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和外商投资南沙服务平台。“建议以此为契机,强化南沙‘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功能。”王斌说。
去年,广东发布《“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将“数字湾区”建设作为数字广东战略的先手棋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发展的主战场。
在省政协常委、佳都集团联席董事长兼执行总裁陈娇看来,广东既有海量的数据资源、强大的人才储备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还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相信‘数字湾区’建设能有效推进粤港澳三地数字化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推动高效联通的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为此,陈娇建议,加快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体系和平台,规范和指导数据资产“入表”,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型资产,从而盘活企业现有数据价值。考虑到跨境数据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她还希望加快数据人才培养,构建安全合规有序的数据流通机制,从而推动资源跨境配置流通。“这些举措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或行业开展试点,为更好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提供参考借鉴。”陈娇说。(南方日报)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