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07:57:05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合肥10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 吴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22日表示,实施载人登月方面,中国目前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实施方案深化论证,计划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陆月球。
10月22日,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合肥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年会主论坛上作主题报告。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当天在合肥开幕,吴伟仁院士在年会主论坛上作“中国深空探测现状与未来”主题报告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吴伟仁院士指出,未来15年,中国深空探测将在月球探测、行星探测、运载技术等三个领域,论证实施十大工程任务,在月球探测领域,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实施载人登月、研制建设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在行星探测领域,实施小行星采样探测任务、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发射火星采样探测器、开展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开展太阳系边际探测;在运载火箭领域,论证实施重型运载火箭工程。
针对备受关注的载人登月,吴伟仁表示,初步规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后续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实验验证。
他说,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七、八号任务,将在月球南极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其中,嫦娥六号将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嫦娥七号将着陆在月球南极,通过环绕、巡视和飞跃探测,开展资源和环境详查;嫦娥八号任务将开展月球资源原位利用等新技术试验。
国际月球科研站由中国提出、多国共建,将实现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具备能源供应、中枢控制、通信导航、天地往返、月面科考和地面支持等保障能力,并持续开展科学探测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前沿技术验证等。
小行星采样探测方面,将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提供科学数据和真实样品。
重型运载火箭工程方面,将突破10米级箭体直径、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关键技术,使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25吨级提升至150吨级,为未来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
吴伟仁院士还介绍说,中国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共同组建深空探测实验室,采用全新体制机制,聚集中外优势力量,制定中国深空探测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力求实现科学、工程、技术融合创新,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