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轻人“轻装上阵” 三个农村家庭的“零彩礼”选择

发布时间:2024-11-22 01:23:50 来源: sp20241122

  2022年8月4日,农历七夕节,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举办第三届传统中式集体婚礼。

  56岁的陈海军最近时不时翻看手机日历,他心想着,快到端午节了,3个女儿该带着女婿回家团聚了。

  陈海军一家祖祖辈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冯记沟乡陈水塘自然村务农。这里位于宁夏和甘肃两省(区)的交界处。他和妻子靠种地和养羊的收入,将3个女儿培养成人。

  陈海军3次嫁女,只在2017年大女儿出嫁时象征性收了彩礼,二女儿和小女儿分别在2023年和2019年出嫁,都是“零彩礼”。

  “嫁女儿不是卖女儿。”陈海军全家形成共识:没必要为难男方家凑彩礼,愿意让女儿“零彩礼”出嫁。

  像陈海军这样“零彩礼”嫁女的情况,近两三年在盐池县并不少见。自2021年盐池县被民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当地一些父母积极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处理子女婚嫁彩礼事宜,不少选择“零彩礼”。

  在这座小县城,年轻人的婚嫁喜事,洋溢着淳厚、质朴的文明新风。

  不让孩子为彩礼而负债生活

  陈海军的二女儿陈雪今年26岁,毕业于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现在银川市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两年前,陈雪和同岁的老乡李龙经熟人介绍相识相恋。李龙是一名长途货运车司机,父母以种地为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2023年,为了给李龙操持婚事,李龙父母在老家翻新布置了婚房,承担了购买金首饰和办婚宴等费用。

  在陈海军看来,这对于当地普通农村家庭来说,算是大额开支了。李龙父母以后养老要用钱;陈雪和李龙婚后购房、生育,都得用钱,不能再让他们一家为了彩礼把家底掏空。“如果我要了彩礼,陈雪婚后背上经济负担,会给往后的生活增加压力。”

  “我们不要你的结婚彩礼,我和你妈能过好日子。”陈雪出嫁前,陈海军这样对女儿说。他还为女儿准备了两万多元现金以及新衣服等生活用品作为陪嫁。2023年11月,陈雪和李龙“零彩礼”结婚。

  婚后,陈雪和李龙常找机会探望父母。她对父母心存感激,“相比彩礼,爸爸更看重我的婚后生活质量,以后我们要好好孝敬父母”。

  7年前大女儿结婚时,陈海军向大女婿家象征性地要了1.8万元彩礼,按当地“礼尚往来”的习俗,退还了2000元,又给大女儿赠送了与彩礼价值相当的陪嫁财物。5年前小女儿结婚时,他选择不要彩礼。“我是不希望女儿们婚后有经济负担。”陈海军坦诚地说。

  陈水塘自然村有210多名村民。陈海军从2019年开始担任村民小组长。目前,村里60后和70后是重要劳动力,绝大多数人靠种地、养羊、务工获得收入,今年一季度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00多元。他观察到,对于村里多子女家庭来说,为子女操持婚嫁,是一项重大经济开支。

  过去当地曾有家庭被彩礼“绊住脚”:为给孩子完婚,男方家庭掏空家底盖楼房、办婚宴、给女方家庭送去一摞摞人民币作彩礼。年轻夫妻新婚后去外地打工还债,滋生了不少婚姻问题。

  在陈水塘村,越来越多有女儿的家长认识到,男方家庭用丰厚的彩礼来“说亲”,传扬出去,或许一时增添几分面子,但这会让孩子们为彩礼而举债,过不好“光阴”(生活,当地方言——记者注)。到了家里需要财力支出的时候,孩子们力不从心,拿不出钱,更令人着急。

  “我们做家长的,不能因为彩礼问题,拖累年轻人的婚后生活。”陈海军说,现在在陈水塘村,想结亲的两家人,对儿女婚嫁的普遍做法是,本着互相体恤的态度,平衡传统婚俗礼节和现实经济情况,共同商议,把彩礼控制在6万元以内,也有不少是“零彩礼”。

  2022年4月1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在麻黄山杏花节期间,为新婚青年举行集体婚礼。

  村民不在彩礼问题上花心思、互相攀比了

  由陈水塘村沿着338国道转银百高速向北70公里,就是位于宁夏、内蒙古交界处的盐池县高沙窝镇长流墩村顾记圈自然村。今年3月31日,村民顾金文的女儿顾春秀“零彩礼”出嫁了。

  26岁的顾春秀毕业于银川能源学院,现在盐池县一家企业担任会计助理。婚前,她和丈夫周景有相恋4年。今年30岁的周景有,在盐池县做个体工商户,制作销售铝合金门窗,他的父母在盐池县就近打零工。

  3月初,周景有父母带着攒下的6万元,到顾金文家为孩子们商量婚事。周父拿出现金,对顾金文说:“感谢你养育了一个好女儿,供养了这么多年不容易,这些彩礼算是送给你们夫妇的辛苦钱。”

  顾金文婉拒了这笔钱。对于顾春秀出嫁的彩礼,他提前做好了打算。周景有2023年在盐池县城按揭了一套婚房,每平方米5000多元,每月要还3000元左右房贷。顾金文不希望周景有因为彩礼再多出一份经济负担,不愿意女儿婚后为金钱烦恼,于是决定“零彩礼”嫁女儿。

  顾金文家有近16亩土地,种着谷子、糜子、荞麦,还养着70多只羊。顾春秀出嫁前,他用卖羊和卖杂粮的钱,买了一辆10多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作为陪嫁送给女儿。在他看来,作为家长,应该从现实出发看待彩礼,给女儿和女婿更多尊重和理解。

  “爸爸是爱我的,这么做都是为我考虑。”顾春秀说。

  3月31日,顾春秀的出阁仪式在家里举办。这座农家小院装饰了红色喜字、红气球、红灯笼,洋溢着喜庆氛围。

  婚庆公司在小院空地搭起了舞台、铺上了红毯。相熟的亲友们都赶来道喜,顾家办了近20桌婚宴招待亲友。每桌菜肴加上烟、酒、饮料、喜糖、茶水,开支不超过800元。那天,顾家特意没有对外公布彩礼情况,也没有展示陪嫁物品。

  “农村是个熟人社会,但嫁女儿是自家的事。”在顾金文看来,彩礼问题应该自家拿主意。“我们两家人都很熟悉,就没邀请亲戚和媒人对彩礼提建议;不公布彩礼和陪嫁,是不希望被关注和议论。”

  顾记圈自然村现有200多人。前些年,当地年轻人谈婚论嫁时,男方家会找一位两家人共同认识的“媒人”,到女方家“说媒”。“说媒”的内容之一就是协调两家人谈妥彩礼数额。其中不乏有职业媒人哄抬彩礼钱。男方家长上门提亲前,女方家长也会就彩礼事宜,向女青年的舅、姑等亲戚询问想法、作为参考意见。最终提出的彩礼条件,往往会受到旧俗陋习和攀比之风的影响。

  自盐池县被民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对于村里年轻人的婚嫁喜事,顾记圈村的村民们逐渐形成共识:不主动打听彩礼和嫁妆情况。

  “村里人现在普遍很有边界感,不该问的不主动问,时间长了,也就不会在彩礼问题上花心思、互相攀比了。”顾金文说。

  2024年5月2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婚姻登记处为领取结婚证的青年举行集体颁证仪式。本文图片均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婚姻登记处提供

  “轻装上阵”,让日子越过越好

  盐池县花马池镇沟沿村北塘新村自然村位于宁夏、陕西、内蒙古三省份交界处,今年53岁的村民杨玉民经营着一家养羊合作社,养了200多只羊。他和妻子靠养滩羊的收入,把3个女儿培养到了大学毕业。

  杨玉民的大女儿杨文霞今年28岁,毕业于银川能源学院,2018年国庆节“零彩礼”结婚,丈夫赵宏伟是她的大学同学,同样来自农村家庭。婚后,赵宏伟在盐池县一家化工企业工作,杨文霞专心养育两个女儿。近两年,夫妇俩卖掉了2019年按揭的住房,加上攒的钱,在学校附近全款置换了一套学区房。

  提起现在的生活,杨文霞说:“我很感激6年前结婚时,父亲作出的‘零彩礼’决定,给我们减轻了很多经济负担。”

  杨文霞有两个女儿,一个5岁、一个3岁,她决定:将来女儿们长大出嫁时,也要“零彩礼”。

  杨文霞的妹妹杨艳霞今年24岁,毕业于银川市一所高校护理专业,与丈夫朱文杰经人介绍相识相恋。26岁的朱文杰在盐池县一座加油站工作。他的父亲在盐池县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植中药材;母亲在当地打零工。去年5月1日,两个年轻人同样“零彩礼”结婚。

  在西北农村地区,女方出嫁的彩礼,普遍由父母出面主导、向男方家庭提条件。作为父亲,杨玉民和陈海军、顾金文的想法一样,不希望给女儿的婚后生活增加经济负担,在杨文霞和杨艳霞两个女儿出嫁时,都选择了不要彩礼。

  结婚前,杨艳霞和当地一些待嫁女青年有同样的感受,彩礼问题就像横亘在婚姻之路上的一道坎,谈拢了,皆大欢喜;谈不拢,自己夹在中间会很为难,甚至可能无法走进婚姻。她也曾担心婚嫁彩礼给男方家庭造成负担。

  她身边有一些结了婚的年轻人,因为彩礼、婚纱照、婚宴、首饰、蜜月游等结婚开支,婚后经济状况捉襟见肘,生活显得有些狼狈,“结一场婚,像是被扒了一层皮”。

  走进这场“零彩礼”婚姻后,杨艳霞认识到,爸爸促成的这项决定,饱含着长辈对年轻人婚姻生活的理解、体恤和祝福,让自己“轻装上阵”,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动力经营婚姻生活。

  如今,在北塘新村自然村,像杨艳霞这样“零彩礼”结婚的案例,带动当地一些群众转变了对子女婚嫁彩礼的态度。不用高额彩礼为难男方家庭,成为村里待嫁女方家庭的共识。

  “年轻人的婚姻幸福程度,并不由彩礼高低决定,要靠两个人相互扶持和共同成长。”杨艳霞说,现在,公婆的生活能自给自足,没有因为操办朱文杰的婚事出现较大经济负担。新组建的小家庭,除房贷外没有其他外债,两人一起努力,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最近,她正在为一项职业资格考试做准备,“我相信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