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08:56:28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网 广州2月18日电 (记者 孙秋霞 )今年春节,潮汕英歌舞再次火“出圈”。近日,在深圳街头出现的“野英歌”表演引发网友关注。普宁南山英歌队教练、普宁英歌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时表示,英歌舞要创新,但是不能变味。
图为普宁英歌舞。李铮锋 摄英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迄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在潮汕地区,英歌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项目,潮阳英歌、甲子英歌、普宁英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英歌舞的基本动作是舞棒,舞时每人各执两根圆形短木棒,双脚成骑马蹲裆步,提腿向横跃动,双手随锣鼓节奏上下左右对击木棒,头和身体随之自然晃动。舞至高潮,呐喊与螺号声响彻四方,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然而,深圳“野英歌”表演队员们虽身着潮汕英歌服饰,但脸上戴着面具,并无画脸谱,手拿木棒随着节拍轻轻左右敲打,其间还在现场表演起了街舞,与传统潮汕英歌舞看起来大为不同。
陈来发告诉记者,英歌舞在创新的同时,一定要保留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把英歌舞的底蕴跳出来,英歌舞含有南拳套路,马步扎稳跳起来才有气势。
“英歌舞取材于《水浒传》大闹大名府勇救卢俊义的故事,我们用这些故事情节来编排英歌舞。我们的队员不是进来马上就学会了,有时候跟着学四五年才能出去演出。如果能把英歌舞发扬光大是好事,但是要有正规的师傅去指导,偏了就变味了。”陈来发说。(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