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09:54:26 来源: sp20241221
伍映方与父亲搭建的靖窑。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伍映方制作的蛋壳黑陶觚。
伍映方制作的黑釉窑变瓷盏。
伍映方指导伍士修坯。
走进江西省靖安县靖窑陶瓷展厅,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展厅内陈列的各式瓶、罐、壶、杯,通体墨黑,散发着温润光泽。记者小心地拿起一件蛋壳黑陶高柄杯掂了掂,它看起来重,却轻如纸瓶。
“轻是因为薄。蛋壳厚度约为0.3—0.4毫米,这个蛋壳黑陶杯最薄处只有0.2毫米。”伍映方一边介绍,一边拿起黑陶残片与鸡蛋壳对比。
2014年,伍映方成功复烧出4500年前的蛋壳黑陶觚。薄如蛋壳的黑陶背后,是经年累月的钻研和坚守。
复烧黑陶
伍映方祖籍为吉州窑所在地江西吉安,祖上世代制瓷。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陶瓷产生了浓厚兴趣,立志以此为业。除了师从父亲,他还去各地窑厂学习,熟练掌握了陶瓷制作的各种技艺。
2011年,靖安县高湖镇老虎墩遗址出土一件距今约4500年的蛋壳黑陶觚。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这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蛋壳黑陶器被考古界誉为“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深深震撼了伍映方。
令人遗憾的是,蛋壳黑陶烧制技术早已湮没在历史烟尘中。伍映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复烧蛋壳黑陶。
首先是拉修薄坯。黑陶最薄处仅0.2毫米,挑战手工拉坯的极限。“手抖一下,坯就会破,一次过重的呼吸、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伍映方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苦练拉坯。饿了,妻子把饭送来;困了,把椅子拼到一起躺一会儿。就这样,从1毫米到0.9毫米、0.8毫米……伍映方不断精进技艺,终于攻下了拉坯这道难关。
之后是挛窑、装窑。最后,是最难的难题:烧窑。柴窑火候全靠人的判断,要烧制里外全黑的黑陶,必须精准掌握温度。柴烧一窑需要60个小时左右,加柴的速度和方式、环境、气候等因素都会影响陶器色泽。只要窑火一点燃,伍映方的全部注意力就集中到窑上,连续数十个小时不眠不休掌握火候。
伍映方试烧了多次,出窑的陶器中却没有一件黑陶。烧制一窑成本不菲,家中积蓄几近耗尽,接连的失败,让一直支持他的家人开始动摇:“以你的技术,就算做普通陶瓷,照样有市场。这样干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让我再烧最后一窑。”伍映方不愿放弃。这次,一件黑色中夹杂些许白色的陶器出现在眼前。自此,伍映方逐渐探明了古法烧制黑陶成黑的原理。
他摒弃硅酸盐等现代化工原料,采用当地无污染的天然泥料烧制黑陶。经过苦苦探索,2014年,伍映方用传统柴烧技艺成功复烧出蛋壳黑陶觚。看到他的作品,考古专家们惊叹不已,靖窑被江西省考古研究院授牌“黑陶研究基地”。
“古代蛋壳黑陶觚属于礼器,一般是在重要祭祀场合使用,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恢复失传已久的蛋壳黑陶制作技艺,不仅为研究老虎墩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也有助于打造靖安特色文化名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靖安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晏冕说。
精进技艺
靖窑工作室里,伍映方拿出几件不同的黑釉瓷器,让记者用带着电筒的放大镜观看。
乍看没有多大区别的几件瓷器,在放大镜下却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有的颜色单调死板,有的色彩层次分明,犹如深夜星空闪耀。“这就是天然材料古法柴烧和现代化工材料电烧的区别。”伍映方说。
复烧出蛋壳黑陶后,伍映方不断钻研,提升技艺:把黑陶烧制温度从600°C—900°C提高到1000°C—1250°C,使其无釉而产生釉面光泽,达到瓷化程度,成为无釉黑瓷;通过简化10余道工序,将黑釉瓷的烧制温差控制在10°C以内,大大提高了柴烧黑釉瓷的烧成率。
伍映方的黑釉瓷和无釉黑瓷作品不仅做工精细,而且品种多样:黑定铁锈斑、木叶天目、剪纸贴花、虎斑玳瑁……由于窑变的天然性,每一窑产出的精品寥寥无几。伍映方身边常备一把小锤子,每一窑出炉后,他便将不满意的产品全部敲碎。即使有人愿出高价让他“手下留器”,伍映方也绝不动心。在他的艺术世界里,成不了精品,就没有保留的价值,更不可作为商品流出。
有人劝他用气窑和电窑进行流水线生产,扩大产量,提高营收。伍映方却严守古法,坚持手作、柴烧,这是当初自己做靖窑的初衷,也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
2017年,伍映方被评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靖安黑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江西省“非遗匠心奖”等荣誉。
在创建靖窑品牌的过程中,靖安县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伍映方扩大窑址,推动靖窑示范基地建设和黑陶文化研究、传承。
薪火相传
“啪啪……”一块陶泥摔在拉坯机上,随着双脚有节奏地踩动,泥坯顺着伍士的手向上生长,逐渐成型。伍映方看着大儿子伍士,眼神中满是欣慰。
“父亲是我心中的‘巨人’。复烧黑陶经历了那么多困难,父亲从未放弃,一点点靠近成功。”伍士说,“虽然父亲从未要求我回来继承技艺,但在潜移默化之下,我也喜欢上了陶瓷。”2018年,伍士考上当地公务员,后来却放弃了机会,回到靖窑工作。如今,他已是靖安县黑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伍士指着旁边正在拉坯的年轻人介绍:“这是我弟弟伍超,他从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绘画专业毕业后,也回来加入传承队伍。”
“这不是我的魅力,是传统技艺的魅力。”伍映方笑道。
非遗是珍贵的文化宝藏,可是在现代社会,不少传统技艺逐渐走向消亡。伍映方认为,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迫在眉睫。他参与制定了传统黑陶、黑釉瓷、无釉黑瓷、传统砖制阶梯窑、传统砖制龙窑5个省级标准,为非遗技艺保护建立规范文档。他还创办非遗展馆和黑色陶瓷体验室,集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研究、传承、体验于一体,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陶瓷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
“这么轻、这么薄,中国文化真是太奇妙了!”2023年7月,两名马达加斯加姑娘慕名来到靖窑,琳琅满目的黑陶作品让她们赞不绝口。伍映方带她们体验拉坯,看着一团团陶泥在手中变成优美的造型,她们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妙趣。
“制陶界有句话,‘3年出一个状元,10年出一个窑火师’。直到我走进靖窑学习黑陶,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2016年暑假,北京女孩殷桃在父母带领下来到靖窑研学体验,一下子爱上了这门传统技艺,之后每逢暑假就过来学习。现在,她已经能独立制作出黑陶和黑釉瓷作品。“我打算报考艺术类专业,希望继续在陶瓷领域深耕,将来更好地传承发扬这份技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黑陶、喜爱黑陶,伍映方以靖窑陶瓷坊为主体申报江西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为五湖四海的学员传授黑陶知识。
2023年,伍映方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想把黑陶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他走进校园和田间地头,开展了30多场非遗宣讲活动,弘扬黑陶文化。“希望凭借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非遗传下来、走出去。”
今年暑期,靖窑格外热闹。台湾青年学生前来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感受非遗魅力;湖南卫视《童趣大冒险》栏目组织小朋友来靖窑参观研学,了解黑陶知识,体验制陶乐趣;靖安县青年人才夜校在靖窑开办陶瓷制作课程……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伍映方正在扩建非遗展厅,未来将通过直播展示黑陶制作技艺全流程,让更多人看到传统文化之美。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