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卫忠:上海基督教在国际大都市建设中推进中国化新理念

发布时间:2024-11-27 13:50:56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社 上海10月17日电 题:耿卫忠:上海基督教在国际大都市建设中推进中国化新理念

  作者 范宇斌

  “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方针的指导下,上海基督教继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努力有新作为。”近日,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耿卫忠牧师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基督教在推进中国化方向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都市化的处境问题,因此基督教中国化的上海实践需要具备新理念与新格局。

近日,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耿卫忠牧师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  (受访者供图)

  基督教自近代传入中国后,许多重要组织、主要教堂、代表性人物和有影响力的会议大多离不开上海。据耿卫忠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成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地,团结和引领信众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原则,为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找到了正确的努力途径和方向。

  改革开放后,上海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基督教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步伐,在建设“三好”教会和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当前,上海基督教正在探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中国基督教神学新理念和创新实践新路径。

  “上海既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又是深度连接全球的一个核心枢纽。”耿卫忠表示,1954年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0年成立中国基督教协会的会址均设在上海,其都市引领性发挥至今。

  在耿卫忠看来,上海基督教在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进程中,其中国化方向自然表现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积极开展国际性交流。一直以来,上海基督教重视对外友好交往,与许多外国宗教团体及机构建立了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友好往来关系,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宗教本土化的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

9月22日,位于上海的基督教国际礼拜堂。  中新社 记者 范宇斌 摄

  与此同时,为照顾在沪外籍基督教信众做礼拜的需求,根据相关规定,上海现设立8处外国人集体举行基督教活动地点,使用语言包括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上海市基督教两会与在沪外籍基督教信众保持友好联系,建立每年一次的上海市基督教涉外礼拜联席会议制度,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促进互信、增进友谊。

  “与其它国家大都市相比,上海城市建设的目标是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耿卫忠看来,现代化表现着多元的进程,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在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

  “上海基督教推进中国化方向,亦是基督教现代化神学的建设过程。”耿卫忠认为,不同于西方基督教在“唯实论”与“唯名论”之间的革命中寻求平衡,在“超越性”与“临在性”之间的张力间争取中和。“中国基督教现代化应追求和合之美,合而不同,美美与共;要更关心人、社会与自然,更讲理性、伦理与道德,体现爱国爱教,并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

9月28日,上海市黄浦区基督教两会在基督教圣三一堂举办基督教中国化实践探索活动展陈暨巡展启动仪式。 (受访者供图)

  此外,基督教中国化也是一个“时代化”的课题。

  “基督教的神学应该与时俱进,与所处国情、社情相融合。”耿卫忠表示,信仰有其不变的特质,但这个信仰所面对的世界却在不断变化。因此,基督教中国化的任务是实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将教义教规与新时代的进步需求相结合,进而探讨和回应当前基督教信仰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

  谈及新时代如何传承“爱国爱教”,耿卫忠认为,“新时代上海基督教坚持中国化的首要任务是继承三自爱国精神,打造好健康传承的平台。对此,我们正在建设中国化展示馆、展示牌、研究和实践基地等。”

  其次要加强理论建设。据介绍,中国基督教华东神学院与高校、宗教研究机构合作,初步建成了基督教中国化“三个基地”,完成多项课题研究,陆续出版和发行探讨基督教中国化的讲章、论文和书籍。

  “上海基督教深入推进中国化的实践,要不断更新神学思想理念,创建完善高质量实践的新格局。”耿卫忠表示,接下来,上海基督教将继续从严治教,加强自身建设;创新与宗教学机构联办模式,持续推动“讲经讲道”活动,引领教义教规新阐释;稳步提升宗教场所自我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做好与外籍基督教信众的联络联谊工作,服务国际友好交往大局,讲好上海基督教中国化故事。(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