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攻坚 协同治理(美丽中国·欣欣向荣)

发布时间:2025-01-08 04:23:09 来源: sp20250108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景色如画。   胡江涛摄(人民视觉)

  制图:翁嘉诺   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大气污染问题,曾是京津冀居民的“心肺之患”。2018年,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为标志,中国启动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攻坚行动。

  经过不懈努力,2022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超63%,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为“北京奇迹”,河北省所有设区市空气质量稳步提升。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充分体现了处理好这一组关系的重要意义。

  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是“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科学方法

  “乌梁素海的水不仅不能饮用、浇地,甚至都不能接触皮肤。”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居民在2012年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曾经十分富饶美丽的乌梁素海一度被称为“死海”,乌梁素海水面漂浮大量垃圾,不少地方泛着白沫,整个湖区水质黑而腥臭。面对这种情况,当地开始意识到,治理乌梁素海对保障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开始,当地实施了工业点源污染控制等一大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但收效始终不尽如人意。

  当地开始转变治理逻辑,从过去单纯的“治湖泊”转变为系统的“治流域”,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联动岸上岸下、上游下游,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经过系统治理,如今的乌梁素海重现“塞外明珠”的风采。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既是系统观念在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深化运用,也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

  坚持统筹兼顾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平均用力,而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因此,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就是要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以系统思维谋全局,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重点和整体相统一、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和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是四川、重庆10余座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源。经过30余年开发,嘉陵江上游大量采矿冶炼企业形成了200余座尾矿库,使位于嘉陵江上中游分界点的一些城市饱受防不胜防的输入型污染之痛,城区及沿江城镇几十万人口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为了化解嘉陵江跨界河流治理不同步、解决不及时、侧重不统一等症结,2021年起,重庆和四川两地协同立法,共抓大保护,协同推进化工污染整治、水环境治理和固体废物治理,川渝携手共护一江碧水,真正实现了嘉陵江由乱到治、由“伤疤”变“氧吧”的绿色转变,重现鸢飞鱼跃、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生态美景。

  长江横贯中国西中东部,流域面积广,涉及19个省区市,唯有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才能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

  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重点攻坚的重要性,生态环境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又决定了协同治理的必要性。重点攻坚为协同治理奠定基础,协同治理有利于更扎实有效地开展重点攻坚;重点攻坚运用的是矛盾分析方法,协同治理运用的是系统思维方式;重点攻坚有利于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协同治理有利于全局工作的全面落实。

  当前,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治理呈现问题点多面广、矛盾新旧交织、压力累积叠加的特点。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构建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做足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的大文章

  “卖炭翁”鄂尔多斯,已经成为历史。如今,鄂尔多斯高原上,一座座零碳产业园拔地而起,一台台智能风机“风头正劲”,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为亮丽的北疆风景线注入了澎湃的绿色动能。

  20世纪80年代起,鄂尔多斯长期大规模煤炭开采带来的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枯竭和空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渐凸显,为了让发展可持续,鄂尔多斯以煤矿区生态治理与修复为契机,统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不仅实现了世界荒漠化治理的奇迹,新能源全链条产业集群也初具规模,“黄河变绿”成为老工业基地实现脱“黑”向“绿”、由“绿”生“金”生态“蝶变”的最佳见证。

  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能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只有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才能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作者单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责编:袁勃、陈键)